“吃一堑长一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受到一次挫折或失败,就会增长一分才智或见识。以下是一些有关这个成语的典故: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的故事
平子每年都要到乾侯这个地方买马,买了马后,把跟随而来的人的衣服、鞋子都留了下来。
有一年,鲁昭公在乾侯这个地方等待晋国的接见,看见平子来买马,就说要把自己的马卖给他。平子当然同意,付了钱,但鲁昭公却又不把马给他。
这时候,卫侯送一匹好马名叫启服的,给鲁昭公,但在送来的路上,马跌到沟壑里去死掉了。鲁昭公非常痛惜,要用棺木来葬这匹名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受到一次挫折后,应该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孙膑的故事
孙膑被庞涓陷害,失去双腿,但他从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聪明。
他得出的教训有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待阴险小人不能仁慈,必须一击毙命;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忠厚老实者打不了胜仗。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在失街亭后,痛定思痛,得出了三个教训: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不能用那些夸夸其谈言过其实者。
王阳明的话
王阳明在《与薛尚谦书》中提到:“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这句话表明,失败并不可怕,反而可以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这些典故和故事都强调了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增长自己的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