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 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以下是关于夸张修辞手法的详细解释和出处:
定义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种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得“小、少、低、浅、弱”等。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作用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运用时注意问题
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出处
《列子.天瑞》:“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
《红楼梦》:“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鲁滨孙飘流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通过以上解释和举例,可以看出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