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 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60年,具体时间为 5月至10月。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秦国和赵国。
背景与起因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与韩国围绕上党地区的争夺。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攻占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接应上党的百姓。
交战过程
战争初期,赵国名将廉颇采取了以守为攻的策略,成功阻止了秦军的进攻。然而,赵孝成王听信奸臣谗言,以赵括换下廉颇,导致战局逆转。赵括轻敌冒进,被秦军分割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战争结果
长平之战以秦国的胜利告终,赵国元气大伤。秦军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影响
长平之战的结果对赵国来说是一次惨重的失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秦国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战国七雄中的领先地位,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