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白云寺的故事如下:
创建背景
平遥白云寺始建于唐朝,由一位太原的道台人士所建。这位道台是七品官,因母亲身患重病而久治无效,求取秘法良方。最终,文殊菩萨化身为和尚,治愈了道台母亲的病,并指引道台在五台山找到并修建了白云寺。
地理位置
白云寺位于平遥县,具体位置在五台山上,是历代皇帝巡游五台山时朝拜礼佛的改临就驾之地。寺前常有白云飘飞,因此得名。
建筑规模
白云寺在当时的建筑规模宏大,是五台山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名刹古迹之一。村民间流传“先造南山白云寺,后起西址碧山寺”的佳谣,可见其建筑气势之宏伟。
传说故事
在白云寺村,有一个关于两个和尚的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在村里建起了白云寺,老和尚后来云游在外,小和尚在寺中生活。老和尚梦见祥云托着小和尚,回来后发现小和尚不见了,最终发现小和尚已经悟道成仙。
当地影响
白云寺在附近方圆百里的声誉很好,经常有百姓上山到寺中祈福解难。寺中还供奉着一颗得道高僧的舍利,寺中的僧人都很和善,每逢秋收之时,还会主动下山帮附近百姓做农活。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白云寺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