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所以会有“学富五车”的说法,是因为 他们使用竹简和木牍作为书写工具,而这些工具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因此书籍的存储和传播都比较困难。一个人能拥有装满五车的书,可见其藏书之丰富,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具体来说,“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出自先秦《庄子·天下》篇,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意思是说庄子的朋友惠施学问渊博,读过的书可以用五辆车来装载。这里的“书”指的是写书,而不是读书。
然而,这个成语的含义并没有字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在最初,庄子用“学富五车”来批评惠施的学问虽多,但不够精纯,其著作中的道理杂乱无章,言辞也不够妥当。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富五车”逐渐演变成对饱学之士的赞美,成为对一个人学识渊博、知识丰富的象征。
因此,“学富五车”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也体现了古人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