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的后裔。他出生于公元前372年,逝世于公元前289年,享年84岁。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生平经历与孔子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但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孔伋的门人。
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他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在齐国,孟子受到了齐宣王的礼遇,但是齐宣王只是尊重孟子的德行,并不打算实施他的政治措施,孟子再度离开了齐国。在魏国,孟子向魏惠王请教治国之道,但魏惠王更关心的是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仁义,因此孟子最终离开了魏国。
孟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得到各国君主的采纳,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著作,如《孟子》七篇,这些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孟子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他的学说由他的弟子们整理成书,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