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名人事例包括:
唐太宗李世民
感情亲疏:唐太宗在选贤才时,将感情亲疏与贤才的才能完全分开,重用魏征和薛万彻等人,尽管他们是太子建成的亲信。
对事物的认知:李世民认为“用人只问贤否,何论亲疏远近”,表明他能够客观地评价人才,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诸葛亮
感情亲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强调排除了感情上亲疏远近的影响,才能正确处理问题。
俞伯牙和钟子期
感情亲疏:俞伯牙最初轻视在岸上听琴的樵夫,后来发现樵夫实际上是知音,两人结为兄弟,感情深厚。
对事物的认知:俞伯牙通过琴声表达高山流水的意境,钟子期能准确理解并赞赏,显示出对音乐的深刻认知。
陆绩
感情亲疏:陆绩在6岁时去见袁术,虽年幼但不贪吃,怀揣三个橘子表示谢意,体现了其家教和品行。
对事物的认知:陆绩的行为虽小,但反映出他能以理智和谦逊的态度对待事物。
屈原
感情亲疏:屈原因忠诚于楚国而被排挤,最终投汨罗江,体现了其因感情上的亲疏而遭受的不公待遇。
对事物的认知:屈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这些事例展示了历史上不同人物如何处理感情亲疏问题,以及他们如何认知和应对周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