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胼胝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故事。重耳在流亡期间,曾受到齐桓公的款待,并在齐住了五年。后来,他离开齐国,历经多个国家,最终到达秦国。在秦国,秦穆公派兵送重耳回晋国复国。在渡河前,重耳下令丢弃残破的餐具等物品,随员中手足胼胝、面貌黧黑的人靠后行走。狐偃得知后,长夜痛哭,重耳不解地询问原因。狐偃解释说,这些物品和面貌都是勤劳有功的象征,他不忍心丢弃,并以此表达自己对重耳的忠诚和忧虑。重耳听后深感惭愧,将玉璧投于黄河,并与狐偃盟誓,表明自己将与舅氏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国家。
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重耳的知错能改和狐偃的忠诚,还传递了勤劳致富、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