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发生在 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中。以下是该故事的简写:
背景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
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
战斗过程
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军阵容整齐,心中畏惧。
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
成语来源
在秦军溃逃过程中,士兵们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这个情景被形容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历史典故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安徽寿县一带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
秦军因战术不当,损失惨重,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苻坚仓皇而逃。
成语解释
“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草木皆兵”指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士兵。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样子。
通过以上简写,我们可以了解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和背景,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具体应用和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