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莫言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朴素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母亲在苦难岁月中的坚韧与伟大,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以下是对全文的赏析:
开篇记忆
文章开头,作者回忆了自己五岁时的一个场景:母亲在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紫红色的棒槌在石头上捶打野菜。这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但母亲却在劳作中哼唱着小曲,显示出她乐观的精神。
苦难中的力量
作者详细描述了母亲在战争、饥饿、疾病中如何坚强地生存下来。特别是在家庭极度困难、父亲被诬陷、存粮无多时,母亲依然保持着乐观,甚至在哭泣中也能唱歌,这种力量令人震撼。
家庭与亲情
文章中穿插了多个母亲教育子女的场景,如母亲对“我”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在中秋节将半碗饺子倒进乞讨老人碗里的善举。这些细节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也体现了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
对生命的敬畏
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苦难经历,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她将这种情感上升到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崇拜,珍惜、尊重与热爱。
文笔与风格
莫言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就像是在倾听他以高密人的朴实的话语,娓娓地向读者讲述他的见闻经历和生活感悟。这种随和的叙述方式,使得文章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情感与哲理
文章中充满了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同时,文章也蕴含了许多哲理,如母亲在苦难中的坚强与乐观,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总结来说,《母亲》不仅是对母亲一生的回忆和赞美,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通过这篇散文,读者能够感受到莫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以及他在苦难中寻找到的力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