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柔如水的由来?

时间:2025-03-23 13:44:41 经典句子

“温柔如水”这个表达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以下是“温柔如水”的由来和解释:

唐代诗人杜工部

最早的“柔情似水”可能出自唐代诗人杜工部的《赠别》诗,其中有“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已许,且去桐庐江。竹杖芒鞋轻,举步入云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宋代词人秦观

“柔情似水”这个词语也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原文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红楼梦》

“温柔如水”这个表达在《红楼梦》中也有出现,如“倚窗前、流水年华”这句诗,意味着岁月如水,柔情似水,具有温柔、柔美的抒发感情。

老子《道德经》

“温柔如水”这个成语的典故还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老子说:“水的善就在于既能够利益万物,又不争功,而且还会愿意呆在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低贱之地,因为唯有这里才会有最需要帮助的人,高处的人相对来说都比较富足,安全。”。

其他文学作品

除了上述出处外,“温柔如水”这个表达还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出现,如牛郎织女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总结

“温柔如水”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工部,后来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使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通过水的柔和与温润来比喻情感的柔顺和沁入心扉的感觉,通常用于形容女性的性情温和体贴。在《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也多次出现,进一步强调了其温柔、柔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