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不能从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商业活动被认为是不稳定的,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商人的地位和权力,包括限制其政治参与和实行税收优惠等。
科举制度
古代中国的官员选拔主要通过科举制度进行,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政治素养。由于商人通常忙于经商,缺乏学习和读书的时间及机会,很难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社会地位低下
在古代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被认为是一种低贱的职业。这种社会观念使得商人很难获得官职,即使获得了官职,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利益冲突
商人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往往会影响到商人的经济利益。政府担心商人担任官职后,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资源来谋取私利,从而损害政府的利益。
制度性打压
从秦朝商鞅变法开始,商人的地位就低,被制度性地打压。商人财产随时会被以各种名义充公,商人不得做官、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甚至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受到限制。
道德准则
古代社会的道德准则是仁义礼智信,而商人的经商行为,贱买贵卖,其基础本身就是一种欺骗。古代社会绝不允许欺骗,所以商人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
综上所述,古代商人不能从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科举制度、社会地位低下、利益冲突、制度性打压以及道德准则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不仅导致了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还使得他们很难获得政治上的认可和参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