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的一生勤奋好学,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广泛涉猎百家之言。以下是关于王充好学的文言文注释:
王充 (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
孤:
幼年丧父的孩子。
受业太学:
在太学读书,拜班彪为师。
师:
拜······为师。
市:
集市。
肆:
店铺。
辄:
马上,于是,就。
死守:
死抠,指死板地遵守或拘泥于。
言:
言论,学说。
翻译
王充是汉朝的博学多才的人。从小父亲死了,乡里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孝子。后来,来到京城(此指洛阳),在太学读书,拜班彪为师。王充学习勤奋,但不死扣文章的文句。家境贫穷,买不起书,经常逛洛阳集市中的店铺,借阅人家的书摊上卖的书,看了一遍就能记忆背诵,于是他慢慢地精通了许多家的言论。
注释解释
会稽上虞:
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徙焉:
搬迁到这里,迁徙。
师事:
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
就。
遂:
于是,就。
肆:
店铺。
扶风:
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
而且。
通过这些注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充的求学经历和他对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