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素质目标的撰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明确性:
目标需要具体明确,能够清晰地指导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例如,可以具体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时代性:
目标应紧扣时代特征,反映当前社会的需求和要求。例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全面性:
目标应全面覆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注重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例如,既注重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要注重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层次性:
目标应分层次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步深入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实践性:
目标应注重实践应用,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际行为和社会实践。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思政知识。
综合以上原则,一个具体的思政素质目标可以写作如下:
---
思政素质目标
坚定理想信念: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升道德修养: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素养,包括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法治意识。
培养批判思维: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提升实践能力:
强化学生的自身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协同发展和全方位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
这样的目标设置既符合思政教育的总体要求,又能具体指导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