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

时间:2025-03-27 22:36:17 经典句子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故事,涉及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之间的宅基地纠纷。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内容:

背景

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双方均希望获得更多的土地。

信件往来

张英的家人因无法解决纠纷,写信给张英,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职权来“摆平”吴家。

张英回信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回信

张英在回信中建议家人主动退让三尺,并引用长城为例,说明谦让的重要性。

张英的家人收到信后,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并下垒建墙。

邻居的反应

邻居吴氏看到张英家人的举动后,深受感动,也主动退让了三尺,建宅置院。

这样,两家之间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即今天的六尺巷。

后续影响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谦让和邻里和睦的象征。

康熙帝得知此事后,还特意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张英以智慧和宽容的态度解决了邻里纠纷,传为佳话。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谦让和宽容往往能够化解矛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