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主要故事和性格特点如下:
主要故事
范进出身贫穷,热衷功名,怯懦麻木。
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
在主试官周进的抬举下,他终于应试及第,喜不自胜出现癫狂状态。
中举后,他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再次中进士,授职部属,最终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
性格特点
意志坚强:范进意志坚强,不达目的不罢休。他考了多次,连一个秀才都考到老了才弄到,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还要去参加乡试。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去考,最终考中了举人。
礼貌待人,谦虚为人:范进对人都要拱手作揖,热情问候,不装大。即使在被岳丈胡屠户粗暴无礼地训导后,他仍然说“岳父见教的是”,并不辩驳。中举人后,他对岳丈十分尊重,还赠送银子。
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屡遭挫败仍不放弃,直到五十四岁中秀才,后来宁让家人挨饿也要去应考,中举时甚至欢喜得发了疯。
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辱骂他,他只是唯唯诺诺,毫不生气,表现出逆来顺受的性格。家里无饭吃时,他手足无措,缺乏谋生技能,中举后有人告知他喜讯,他还以为别人骗他。
虚伪世故:范进中举后,迅速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他对张乡绅的巴结和接受礼物,显示出他为了功名富贵可以放弃自尊和原则。
范进的形象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他的悲剧性格和各名流趋炎附势的嘴脸,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