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空城计:
在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的危机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他保持冷静,打开城门,在城楼上弹琴唱曲,使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后来,当得知西城是空城后,又回去再战。此时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单刀赴会: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为了联合东吴,去到东吴游说,目的是让孙权一起合作。没有什么本钱,还想和大佬合作,诸葛亮的胆子真的大。在东吴,用激将法让孙权对曹操燃起斗志,又说服了很多东吴的相关人士。这一过程中,诸葛亮是有危险的,但他不仅没让危险上身,还让孙权答应一起抗曹。
晏婴 出使楚国:
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楚王故意刁难他,因晏婴身材矮小,楚王挖了一个狗洞让他进入。晏婴机智回应,只有到狗国去才钻狗洞。后来,楚王抓住齐国的俘虏,指责齐国人不守法。晏婴再次展现了他的冷静和智慧,成功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司马光
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关羽
大意失荆州: 公元219年秋天,关羽水淹没了魏将于禁、庞德的七千人马,夺取了荆州。取得了荆州水淹魏军的胜利之后,关羽的第一要任就是守住荆州这一军事重地。然而此时关羽的策略是趁机乘胜进攻,一举将曹仁把守的樊城也夺下。曹操听说关羽要进攻樊城后大为惊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谋臣司马懿认为孙权与刘备是明合暗不合。孙权早就想夺取荆州,只是没有机会。如果许诺把江南的土地让给他,以此作为条件让孙权从后方发病攻打关羽,樊城之危便自解。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计策,马上照办致函孙权许诺把江南封给孙权。收到书信之后,谋臣一致商定委任大将陆逊、吕蒙偷袭关羽后方,以解关羽对东吴的威胁。此时,关羽准备远征樊城,关羽却麻痹大意,对后方的东吴毫无所防备。孙权的将领吕蒙继续出招,委任年轻的将领陆逊继吕蒙位置使关羽“安心”出征,将全部兵力调走,荆州一时成为空城。关羽走后,孙却马上秘密命令吕蒙,率军化装成商人直向江陵进袭。如此隐秘,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趁机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糜芳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被蜀长期占据的荆州。范蠡
选择越国:
范蠡在楚国政治腐败、贵族专权的局面下,选择离开楚国,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他认为越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在那里,他与好友文种一同受到越王允常的赏识,被任命为大夫,开始了他们辉煌的职业生涯。范蠡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智慧和才能,更在于他的眼光和决策。他知道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手,如何选择最有利的环境和时机来发挥自己的长处。
这些事例都表明,在面临困难和危机时,保持冷静和理智,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