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和“地大物薄”都是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国家的地理和自然资源状况。
地大物博
意思:指国家疆土辽阔,物产丰富。其中,“博”表示多、丰富。
出处:该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平淮西碑》,文中提到“物众地大,蘖芽其间”,意为物产众多,土地广大。
用法:联合式,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形容一个大国。
近义词:地广人稀、幅员辽阔、海阔天空。
反义词:弹丸之地、置锥之地、一隅之地。
地大物薄
意思:由于中国人口多,按人口平均,中国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民生产总值还不高,大多数人很贫穷。其中,“薄”表示少、不丰富。
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形容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或地区。
总结:
“地大物博”是形容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多用于正面描述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
“地大物薄”则是相对“地大物博”而言,强调尽管国家领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常用于描述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