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灭亡经过大致如下:
八王之乱: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为王,并赋予他们较大的军事和政治权力,这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公元291年,因权力争夺,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历时十六年的内乱,使得西晋的国力遭到极大消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秩序混乱,皇权被严重削弱,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幅下降。
五胡乱华:
西晋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内迁,在中原地区与汉族杂居。八王之乱期间,西晋政权无暇顾及北方边境,这些少数民族趁机起兵反晋,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以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最为强大。汉赵政权不断侵扰西晋边境,并逐渐深入中原地区。
西晋灭亡:
公元311年,汉赵军队攻破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公元316年,汉将刘曜率军围攻长安,长安内外断绝联系,愍帝司马邺向汉军请降,西晋灭亡。西晋共经历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四帝,历时52年。
总结起来,西晋的灭亡是由内乱(八王之乱)和外患(五胡乱华)共同作用的结果。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国力和政治秩序,而五胡乱华则让少数民族趁机侵入中原,最终导致西晋的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