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练筋膜筋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易筋经
易筋经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功法,通过锻炼来变易筋骨,使之强壮。练习易筋经可以使肌肉粗壮有力,耐力提高,长时间工作而不觉疲劳。练习时要求保持特定姿势并发力使肌肉紧张,外观姿势不变,直至肌肉酸胀难忍为止。同时,呼吸要自然流畅,不能憋气,练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可以配合有节律的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佳,要求呼吸缓慢,气沉丹田。
打拳
古代人通过练习各种拳法(如太极拳、八卦拳、搬掌、踢脚等)来锻炼全身筋骨。这些拳法不仅锻炼了腿脚、胳膊、手掌、眼力等,还能增强身体的整体力量和灵活性。
腾膜功
腾膜功是易筋经高级阶段的功法,专练胸腹筋骨柔软、内气壮实的一种软功。练习时要求全身放松,头正身直,双目平视,抿唇闭齿,舌抵上腭,虚灵顶劲,两手自然下垂贴于裤缝,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缓呼缓吸,意守丹田。然后两手缓缓前举于胸前,掌心相合,双腿弯曲成马步站立,意在双掌。接着两掌用力以顺时针方向捻转36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捻转36次,最后两掌掌根或手指肚用力,逐次搓揉胸、腹、肋、胁、腰、背等部位,动作要缓慢连贯,一气呵成。
五禽戏
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是古代锻炼身体的方法之一,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如虎、鹿、熊、猿、鸟)来锻炼身体,除疾利蹄足,兼利身体轻便。
桩功
桩功是内练的方法,通过修炼内气在周身运行的功夫,运用内气在自身之皮里肉外运行,修炼“临皮静”的功夫;在筋部运行,修炼“易筋”之舒长松静中和的功夫;在骨膜部位运行,修炼膜起、膜张的功夫;在意敛内气入骨致髓中,修炼“洗髓”的功夫。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都强调了内外兼修,通过意念、呼吸、动作和内气的配合,达到锻炼筋膜筋骨的目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练习,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