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针"

时间:2025-03-26 07:09:40 经典句子

“海底捞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极难找到的事物,就像在大海里捞一根针一样困难。以下是关于“海底捞针”的详细解释和典故:

成语解释

发音:hǎi dǐ lāo zhēn

释义: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寻找极为困难或目的难以达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成语出处

“海底捞针”这个成语出自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描述了一个在海边寻找失踪儿子的故事。父亲在海边建立大火堆希望引起注意,但无人能够帮助。最后,一个聪明的人告诉他,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个失踪的人就像在大堆干草中找一根针一样困难,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相关典故

西灵公主的故事:两百年前,中国湖南省的西灵公主热爱针,在去海南三亚的途中,她把针放在海岸上,结果海鸥叼走了五根银针。公主手下四处寻找,最终只找到三只死海鸥尸体,未能找回针。

战国时期的父亲:战国时期,一位父亲在海边失去儿子,他在海边建立大火堆希望引起注意,但无人能够帮助。最后,一个聪明的人告诉他,在这么大的海面上找到一个失踪的人就像在堆满了干草的大海上找到一根针一样,即“大海捞针”。

成语用法

“海底捞针”可以用作宾语,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完成。例如:“这个任务简直就像海底捞针一样难。”

近义词

海底捞月、海中捞月、压雪求油、石沉大海、缘木求鱼、杳如黄鹤、去如黄鹤、杳无音信、大海捞月、泥牛入海、杳无消息。

反义词

行之有效、易如反掌。

通过以上解释和典故,我们可以看到“海底捞针”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寻找某物的困难性,还蕴含着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