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不亦乐乎:
学习后及时复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和做事做人的原则。
逝者如斯:
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不舍昼夜: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地努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学问或方法加以实行。
见贤思齐:
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见到不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一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也不要那样对待他人。
当仁不让:
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一日三省吾身:
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
这些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指导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