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大景典故?

时间:2025-03-26 02:06:50 经典句子

洛阳八大景包括以下典故:

金谷春晴

典故来源: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铜驼暮雨

典故来源:

铜驼暮雨位于古时洛阳城东北,因街头有铜驼铜像而得名。隋唐年间,洛阳是国际大卖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云集于此交易买卖。骆驼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深受人们的崇敬,于是便铸造骆驼铜像,置于街头、集市、码头附近,以此作为货物通达、生意兴隆、经济繁荣的标志。当时这里人口稠密,每当暮色降临,炊烟袅袅升起,犹如蒙蒙烟雨,沸沸扬扬,甚为壮观,于是这条巷子就叫做“铜驼暮雨”。

马寺钟声

典故来源:

马寺钟声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50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因此,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洛浦秋风

典故来源:

洛浦秋风指的是洛水之滨的风景。东汉张衡《思玄赋》中有“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曹植《洛神赋》中也有“斯水之神,名曰宓妃”的描述。到了大唐,洛浦成了秋游、怀古、玩月、别离的代名词。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秋风飒飒,漫步河岸,心旷神怡。洛阳宰相张说曾写诗道:“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天津晓月

典故来源:

天津晓月指的是隋唐时期天津桥故址的夜景。天津桥初建于隋大业三年,原是一座浮桥,是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每当凌晨时分,晓月斜挂天空,桥下波光粼粼,桥上晓雾蒙蒙,行人熙攘,车马如流。天津桥在隋唐城周围五十余里,人口百余万,是都城南北之通衢。

邙山晚眺

典故来源:

邙山位于洛阳城之北,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岗山起伏,绿畴如织,是我国历史名山之一。邙山上有许多古代帝王的陵墓,是著名的考古和旅游胜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邙山则首推矣。”。

平泉朝游

典故来源:

平泉朝游指的是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别墅遗址,位于市南15公里伊川县梁村沟,即平泉庄遗址。原本是唐朝宰相李德裕别墅,规模宏大,方圆10里。李德裕曾在此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景色优美,被誉为“平泉朝游”。

龙门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