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耳不闻”的典故,实际上应该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和“充耳不闻”两个成语。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基本解释
: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出处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云笈七籤》卷二:“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造句
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充耳不闻 基本解释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造句
我没料想到他对同志们的批评竟充耳不闻。
总结: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形容一个人心不在焉,对周围的事物不重视,不注意。
“充耳不闻”则形容一个人不忍心看到或听到某些凄惨的情景,内心感到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