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涉及秦国相国吕不韦。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巩固政治地位,组织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为了确保这本书的质量和权威性,他悬赏千金,宣布任何能增减书中一字的人都将获得重赏。
具体来说,吕不韦将《吕氏春秋》挂在咸阳城门前,并贴出告示:“有能增减一字者,赏千金。”这个悬赏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文人前来挑战,但无人能够改动书中的内容。这个成语“一字千金”便来源于此,用来形容文字的价值极高,也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非常珍贵和重要。
最终,吕不韦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提升了《吕氏春秋》的地位,也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