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秋名篇佳作众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内容:“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内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内容:“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中秋月》(宋·苏轼)
内容:“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
内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旅思》(台湾民谣)
内容:“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描绘了中秋节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