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的原文出自《论语》中的一段对话,具体如下: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这段对话中,子路询问孔子听到正确的道理是否应该立刻行动,孔子回答说要考虑父亲和兄长的意见,表现出谨慎。而当冉有同样询问时,孔子则鼓励他听到正确的道理就应该立刻行动,显示出鼓励。公西华对此感到疑惑,孔子解释说,因为冉有性格谦逊、犹豫不决,所以需要鼓励他果断行事;而子路性格急躁、好胜,所以需要劝他多听取他人意见、谨慎行事。这便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