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降温安全措施及应急知识包括以下几点:
中暑的类型及急救措施
中暑先兆: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全部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体温在38.5℃以上。一般在4-6小时内可恢复。
重症中暑:除有以上中暑症状外,并伴有昏迷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达40℃以上。严重的中暑病人,经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急救措施:
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安静的地方,平卧休息。
松开衣服,采取降温通风措施,帮助散热。
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服用解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解暑片或涂清凉油。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中药霍香正气水等。
严重的中暑病人,经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防暑降温知识
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制定防暑降温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对高温作业点要做好调查摸底,心中有数;对防暑降温设备要组织维护保养;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体检等。
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暑季要根据生产特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增加工休时间,安排好工间休息地点,休息室或凉棚,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设置空调设备。
充分保证高温作业工人睡眠时间。
夏季生活及饮食建议
勤洗冷水澡,用凉爽的水洗身体,可以有效地散热降温,并缓解夏季皮肤瘙痒及汗臭的问题。
饮食方面,夏季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西瓜、草莓、绿豆、黄瓜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加重体内热量。
多喝凉茶,茶叶中的成分可以有效地消暑降温,适宜饮用的凉茶有菊花茶、绿豆汤、薄荷茶等。
适时通风降温,家居内可打开窗户,从早晚开始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
避光遮阳,阳光直晒时,可利用遮阳伞或穿戴透气、吸汗好的轻便衣物。
室内空调是降温的有效工具,但需要注意开启空调的温度和时间,以便调节舒适宜人的室温。
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尤其是中午时分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活动。
戴墨镜和帽子,夏季应该戴墨镜并佩戴遮阳帽,以便保护眼睛和头部不受阳光照射。
保持室内卫生,避免聚集尘埃,这样才能降低因为粉尘等无机物的影响。
人体在长时间的散热后,体内水分和盐分会损失,这时,需要多喝水或饮用一些含有盐分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或西瓜汁等,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盐分,防止中暑等症状的发生。
特定人群防暑降温建议
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
孕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
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旅游时防暑降温建议
尽量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
应戴隔热帽,草帽对阳光有折射作用。
出发时应提早,中午需休息,尽量避开最热的时间出行。
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