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是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早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的生活时代背景是20世纪初至中期,这是一个中国经历深刻社会变革的时期。他经历了军阀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动荡,以及中国社会的文化觉醒和文学革命。在这个时期,徐志摩赴欧美留学,接触了西方的哲学、文化和艺术,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如《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展现了他对自由、爱情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徐志摩的诗歌和散文,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