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屈原和贾谊放在一起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的政治遭遇:
屈原和贾谊都是才高气盛,但因忠君爱国而遭受政治贬谪。屈原因楚怀王的昏庸而被放逐,贾谊则因被朝廷的功臣集团排挤而遭贬长沙。
文学成就:
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其作品《离骚》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贾谊则是汉赋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如《鵩鸟赋》等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才华横溢:
两人都具有卓越的才华,屈原被誉为“楚国之宗”,贾谊则以其博学多才和对政治、经济的深刻见解著称。
忠君爱国:
屈原和贾谊都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他们因忠诚而遭受打击,但始终未能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贾谊对屈原的尊崇:
贾谊不仅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到屈原,还专门创作了《吊屈原赋》,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对其遭遇的共鸣。
情感共鸣:
司马迁在撰写《屈原贾生列传》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借屈原和贾谊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悲愤和不平,使得这篇传记不仅记录了历史,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想。
综上所述,司马迁将屈原和贾谊放在一起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政治遭遇和文学成就,还因为他们在忠诚和才华上的共鸣,以及贾谊对屈原的尊崇和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做法使得这篇传记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