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到损害,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
具体来说,这个成语有两层寓意:
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会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
这个成语的典故与春秋时期的虢国和虞国有关。虢国和虞国是互相依赖的两个小国,它们相互扶持着,才得以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来。但是,虢公被晋国送来的美女迷住了心窍,进而亡国。虞国国君被晋国送来的宝马和玉璧诱惑住了,最终被俘,亡国。这个历史事件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因此,“人亡齿寒”这个成语警示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因小失大,同时也要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保持警惕,防止因一方的失误而连累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