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凯氏定氮法(经典方法)
原理 蛋白质在浓硫酸、硫酸铜、硫酸钾的催化下分解为硫酸铵,通过碱化蒸馏游离氨,再用硼酸吸收后用标准酸滴定,根据氮含量计算蛋白质含量。
操作要点
- 样品消化后需充分蒸馏,用奈氏试纸检测蒸馏液是否完成。
- 换算系数通常为6.25(基于氮占蛋白质16%的假设)。
适用场景
- 适用于大多数食品(如乳制品、肉类)的蛋白质定量分析,但灵敏度较低且受非蛋白氮干扰。
二、双缩脲法(比色法)
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铜离子(Cu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
操作要点
- 需在碱性溶液(pH 10)中反应,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 适用范围0.5g/L~10g/L,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
三、分光光度法(紫外吸收法)
原理
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在280nm处有特征吸收峰,通过测量吸光度计算蛋白质含量。
操作要点
- 样品需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处理以增强吸收。
- 适用于蛋白质浓度较高的样品。
四、其他方法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反应生成紫色复合物,通过比色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
利用蛋白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光谱分析快速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灵敏度分离蛋白质,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五、注意事项
凯氏定氮法: 操作繁琐,适合实验室标准检测,不适用于快速筛查。 双缩脲/分光光度法
选择方法:根据样品类型(如乳制品、肉类、饲料)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方法。
以上方法中,凯氏定氮法因历史悠久、结果准确,仍为食品行业常用标准方法;双缩脲法和分光光度法则因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更适合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