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早期与晚期诗风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如下:
早期诗风
开朗乐观:杜甫早期的诗歌相对开朗,透着对政治的乐观态度,并且有着少年志气。
浪漫主义:早期诗歌多为浪漫主义风格,追求政治理想,代表作为《望岳》。
情感丰富:早期诗歌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晚期诗风
沉郁顿挫:晚期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如《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晚期诗歌关注社会大众,反映战争、天灾人祸等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忧国忧民:晚期诗歌中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总结:
杜甫的早期诗歌以浪漫主义为主,充满激情和壮志,而晚期诗歌则转向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顿挫。这种风格转变与杜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早期生活在盛唐时期,充满乐观和理想,而晚期经历战乱和社会动荡,诗歌中流露出更多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