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基于洛伦兹曲线定义。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基尼系数通过洛伦兹曲线绘制,以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与收入累计百分比(横轴)为坐标轴,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0:表示完全平等,即每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完全相同;
1:表示完全不平等,所有收入被一人占有;
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数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二、取值范围与标准
取值范围:0 ≤ 基尼系数 ≤ 1;
收入分配区间:
0.2以下:居民收入过于平均;
0.2-0.3:较为平均;
0.3-0.4:合理范围;
0.4-0.5:差距较大;
0.5以上:差距悬殊。
三、经济含义
基尼系数表示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例如,基尼系数为0.3时,意味着30%的收入用于不平等分配。
四、应用与争议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如税收调节)及国际比较;
争议点:不同机构对“合理区间”定义存在差异,且基尼系数无法反映财富分配的动态变化。
五、计算示例
假设有1万人,总收入1亿元,平均收入1万元:
完全平均分配:基尼系数为0;
极端不平均分配:基尼系数为1;
实际情况:基尼系数通过复杂统计计算得出,需考虑收入分布曲线与45度线的偏离程度。
六、国际对比
发达国家:基尼系数通常在0.2-0.3之间;
发展中国家:可能高于0.4,如中国2022年约为0.32。
基尼系数是理解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工具,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如贫困线、区域发展差异)综合分析。